WendyHsu 發表於 2018-1-9 15:48:15

工廈種本土水耕菜困難重重 苦等4年始合法經營 申基金...

本帖最後由 WendyHsu 於 2018-1-9 15:49 編輯


工廈種本土水耕菜困難重重 苦等4年始合法經營 申基金久未獲批


香港地少人多,住人的地方已不夠,遑論種菜。四年前有人想出「垂直耕種」,
在舊式工廈研究種有機菜,既節省成本,又能活化工廈,但面對「釘契」及逼遷
危機,一直心驚膽顫,歸根究底是工廈水耕種植的合法性一直未明,阻礙投資者
信心。

去年港府終確立「工廈水耕」,令其終光明正大經營,不過只是解決了一部分的
煩惱,原想申請政府農業持續發展基金的他,因手續繁複而放棄申請,經營者不
禁嘆言「自求多福」。


https://cdn.hk01.com/media/images/1098608/xlarge/c3142b4f77e7682fed755d2bdf9e3d14.jpg

https://cdn.hk01.com/media/images/1098767/xlarge/d98a3c33393f5fe5c47ae2a633787832.jpg

https://cdn.hk01.com/media/images/1098763/xlarge/53381cc621b017a5c3094887ba62c502.jpg

https://cdn.hk01.com/media/images/1098765/xlarge/aaaa6249c54f1c16f41eab7f27489bed.jpg

https://cdn.hk01.com/media/images/1098764/xlarge/88f32807c9ada1301e45a79b0d2334a5.jpg

https://cdn.hk01.com/media/images/1098766/xlarge/33d4c7e34552bb09cc4cbf069d64e979.jpg


淡黃色的舊式工業大廈外墻有點剝落,毫無生氣,本是建築師的譚嗣籇,四年前在這裡建立機
菜王國,不用泥土及大量空間,也不受氣候影響,冰菜、烏塌菜、沙律菜等應有盡有。他說,
7年前寺由零開始鑽研種植有機菜,在家中發現養龜的水能種出又大又綠的菜,又發現神檯紅
燈下的植物長得特別高,開始研究用不同光譜影響蔬菜的長、寬、高。他說,「初時種出嚟嘅
菜好矮、好幼,一啲都唔綠」,多番調節光譜後,終穩定地於30至35日内生産一造綠油油的
有機菜。


https://cdn.hk01.com/media/images/1098646/xlarge/c53ef51b752ff7e269cb14f0ec16e585.jpg

工廈種菜曾被指單位違反地契條款

研究困難重重,經營也如是。譚嗣籇與友人在2013年成立全港首個室内種植場「綠芝園」,
投資引入「無土水耕」、「光譜種植」及「魚菜共生」等技術,在工廈種植有機蔬菜,但當時
社會對上述技術毫無概念,沒有相關政策配合,公司於2015年突然遭地政總署發信警告,指單
位違反地契條款。

譚嗣籇憶述,政府要求一個月内把單位還原,否則「釘契」。傍徨之際,他找了官員幫忙,
又回信解釋「綠芝園」是一間「研發」公司,生産系統有專利,符合工廈土地用途,其後獲回
信指「你們的個案正在處理中」,之後再沒回音。

政策不清晰,阻礙投資者信心,衍生一系列資金問題。譚嗣籇說,「公司試過面臨執笠、業主
講過搞唔掂就要我哋搬,又試過唔夠錢俾人工,每個月都好驚心」。幸好接下數個院校的水耕
實驗室工程及諮詢工作,重新在谷底拉了公司一把,直至政府去年把水耕種植政策清晰化,並
在創業比賽中贏得100萬美元投資,才得以把廠房搬至科學園及擴充生產線,希望未來可研究
種植有機中菜,例如生產週期較短的菜芯及通菜。目前綠芝園年產7噸有機菜,預料搬新廠房
後產量可增至120噸,同時降低種植成本。


https://cdn.hk01.com/media/images/1098664/xlarge/8bd53bc840608dd1552f8f84f4505f24.jpg


農業持續發展基金至今未有批出

為提高農業生產力和產量,或轉型至可持續或高增值的作業模式,政府於2016年設立五億元
「農業持續發展基金」,惟截至去年12月28日,漁護署共收到20宗基金申請,當中19宗不涉
及商業元素項目,其中有關水耕種植的申請有2宗,暫時未有申請獲批。

譚嗣籇指,去年2月及5月與兩間大專院校以非牟利形式申請基金研究水耕營養液和自動化耕
作系統,分別申請二百多萬及六百多萬款項,至今未有消息,他坦言「如果想做研究、生意或
支持本地農業,只能自求多福,真正捱到先可以享用到呢筆錢。」譚嗣籇又指,院校與政府交
涉過程中,已回答過百條問題,引述教授嘆言「我做研究啫,點解要問咁多商業嘢?例如研究
成果對業界及行業是否有直接利益、能否自負盈虧等」,但遲遲未有回音,又質疑若是一個普
通農夫希望申請基金,實難以回答技術、商業及行政問題。


https://cdn.hk01.com/media/images/1098659/xlarge/421adbb7b7cadcbed5402968380ad06a.jpg

漁護署解釋,基金諮詢委員會舉行了兩次會議,審議了兩宗申請,一宗申請由於不符合申請指
引內訂明的評審準則,故不獲委員會推薦接納;另一宗申請,委員會要求申請人提交進一步資
料以供考慮,餘下18宗申請大部分均於去年下半年收到,目前正待申請人提交補充資料及/或
作進一步評估,再提交予基金諮詢委員會考慮。署方又指,評估申請項目時,會根據申請指引
內訂明的評審準則,包括項目是否合乎基金指導原則,項目是否有需要,項目的可行性,以及
項目的預期成果等。


https://cdn.hk01.com/media/images/1098694/xlarge/a53e710428db9cb850ffcfb2d8eda7ed.jpg


工廈水耕去年中始清晰化

城市規劃委員會於去年6月修訂了法定圖則詞彙釋義,新增「以科技為基礎的作物及水產養殖
生產(直接提供顧客服務或貨品者除外)」一項,並視水耕種植為「非污染工業用途」,令這
類生產活動在工廈內歸屬為准許用途。特首林鄭月娥於去年10月發表的《施政報告》亦指,
會促進工廈空間使用,推動科技化或機械化的農業生産,包括應用水耕及水產養殖等新農業科
技,以及更積極推動新農業科技的研究及推廣。

漁護署表示,現時本港有31個水耕農場,當中6個設在工業大厦內的水耕蔬菜種植場,每天供
應水耕蔬菜;根據生產面積及規模估計,本港水耕農場每日共生產約2000公斤蔬菜,當中由
設在工業大厦內水耕種植場生產的約有150公斤。













https://www.hk01.com/%E6%B8%AF%E8%81%9E/146054/%E5%B7%A5%E5%BB%88%E7%A8%AE%E6%9C%AC%E5%9C%9F%E6%B0%B4%E8%80%95%E8%8F%9C%E5%9B%B0%E9%9B%A3%E9%87%8D%E9%87%8D-%E8%8B%A6%E7%AD%894%E5%B9%B4%E5%A7%8B%E5%90%88%E6%B3%95%E7%B6%93%E7%87%9F-%E7%94%B3%E5%9F%BA%E9%87%91%E4%B9%85%E6%9C%AA%E7%8D%B2%E6%89%B9








頁: [1]
查看完整版本: 工廈種本土水耕菜困難重重 苦等4年始合法經營 申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