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ndyHsu 發表於 2018-11-22 16:59:02

【環保海鮮.三】室內養魚兼種菜 高科技養殖成漁業出...

本帖最後由 WendyHsu 於 2018-11-22 17:03 編輯

【環保海鮮.三】室內養魚兼種菜 高科技養殖成漁業出路?

https://cdn.hk01.com/di/media/images/2122471/org/1cd86ccbcbb654861a5bc3847351b7a7.jpg/XLt--5iqaiVnHSN33QefTgqx9MxzpSv1e5VMNHuVTDQ

傳統養殖業似乎進入末路,直到去年施政報告中,新農業政策確立「工廈水耕」
可合法經營。全球氣候變暖,亦與養殖業息息相關。室內魚菜共生,是否新出
路?

綠芝園是香港首間室內魚菜共生種植場,自2013年起位於觀塘工廈設立2,000呎
養殖場,上月進駐科學園,新養殖場佔地兩萬呎,採用全自動化系統播種和澆
水。

此乃《放長線,釣永續海鮮》系列報道之三


恒溫保持攝氏18至22度的種植場,十層種植架中,底層養魚,魚在水中的排泄物充
作養分,經過細菌分解,再用紫外線殺菌,並經過多層過濾系統,成為「肥料水」,
通過水管供予蔬菜,蔬菜吸收營養後,經淨化的水再回到魚池,形成一個生態循環系
統。為了補充蔬菜所需要的礦物質、鈣質和微量元素,他們在水中加入火山石、生化
環及蠔殼等。其營運總監林志揚說,養魚的用水量非常少,幾乎毋須換水,多是加
水,「比戶外養殖節省九成水」。

https://cdn.hk01.com/di/media/images/2118802/org/f6bb483be25bb5300bc7f2371b8df181.jpg/8nDVBAsTWw7QO3gqgS8iedAm-ns1t7s0RT9vSXw_b0k?v=w1920
園內有一角用來種植香草。(吳鍾坤攝)

綠芝園特地選擇飼養以菜為主食的白鰂魚,用生態方式養殖。種植場使用的有機顆粒
魚糧產自台灣,他們亦會將品相不好、賣不完的菜撕碎餵魚,魚糧佔飼料六成,菜則
佔四成,因減省成本,一年的飼料費只需約五位數字。

「魚不是我們主要收入來源,對我們來說是一個工具。」首席技術總監(CTO)周德
鴻說。綠芝園預計新廠房年產120噸菜,只會一年賣一次魚,每條養到差不多200
克,「外面可能養到400至500克」。

https://cdn.hk01.com/di/media/images/2118845/org/286eeda365662155fefc41e880038117.jpg/NsX__gXPUrrkYKbqJS8P012qYYOa5K7IRe9XTnzvV04?v=w1920園內除了飼養白鰂魚,近來亦開始養鯉魚。(吳鍾坤攝)

營運總監林志揚解釋,因為質量高,一條白鰂魚賣88元,即使是他口中的「天價」,
但仍然供不應求,光應付熟客就忙不過來,只有少量流出魚類統營處、餐廳做藥膳
等。

本土研究社出版的《水耕透視:香港水耕產業初探》指出,漁護署曾斥資650萬元在
工廈開設水耕種植場,面積達250平方米,耗電量較新界常規農場高出12倍。林志揚
指出,那邊用T8光管,這邊採用的LED光管耗電量少八成,搬到新養殖場之後,更是
舊址的三成。

https://cdn.hk01.com/di/media/images/2118854/org/4b6ccbb2ea44083b8c964466b0471272.jpg/FQw-Be4JpgxaxgUisjWTzl9A6oOimivqn73Ipaq9yKU?v=w1920
營運總監林志揚展示新近運到的魚,被安置在運行中的隔離系統。(吳鍾坤攝)

他們摸索過很多次才成功養殖,甚至因為沒有先隔離魚類,曾死過上千條魚。「這種
新式養殖法,必須要政府配合才可以做得到,因為一定需要補貼。」其一,先前在工
廠大廈耗電量嚴重,其二,政府必須更新法例。2015年,他們曾經遭地政總署發警
告信,指單位違反地契條款。

「之前在工廠大廈,差點被『釘契』,好在科學園批出新地方,工廈仍然實行1977
年訂下的租務條例 ,今年都已經2018年,不過,我們現在仍處於灰色地帶。」他慨
嘆,「我們跟漁護界議員談過,大概2020年會有水耕新條例。」

https://cdn.hk01.com/di/media/images/2118995/org/67079c1b7fa594eecdb26ec5b5419b1d.jpg/Lyx-cBsLEFQPsqmd4RLN7-JPAInm-3O0zmPSvvRj0r4?v=w1920
紅鰂魚(吳鍾坤攝)

魚菜共生的生態系統中,魚屬於附加的,始終產量不高。林志揚說:「我們無法完全
取締傳統養殖,但可以地域性做魚菜共生,可以慢慢取代傳統。」

前無退路,「行業到今日奄奄一息,一定要有一個好大膽、好有創意、好有爆炸力的
改革,才可以令這個行業重生。」全港最大的淡水養殖場楊氏水產的老闆楊瑞良加了
一句,「如果沒有改革,我不會建議任何人入行。」

不論是淡水養殖戶,還是海水養殖戶,均不約而同地認為,必須有本地對有機水產的
需求,才能提高售價,從而養活產業。在供應鏈的末端,餐廳、酒店以至本地生產商
又怎樣看?

https://cdn.hk01.com/di/media/images/2118918/org/20739a3680501a212e63164a7e902a1e.jpg/aZs1JuMCMgKdnqJ15K7ol8Bh4oP8ucNTKQisyRwIrMk?v=w1920
水循環過濾系統中,養魚水經過過濾系統。(吳鍾坤攝)

上文節錄於第138期《香港01》周報(2018年11月19日)《竭澤而漁 難年年有
魚 放長線,釣永續海鮮》。







https://www.hk01.com/%E5%91%A8%E5%A0%B1/261195/%E7%92%B0%E4%BF%9D%E6%B5%B7%E9%AE%AE-%E4%B8%89-%E5%AE%A4%E5%85%A7%E9%A4%8A%E9%AD%9A%E5%85%BC%E7%A8%AE%E8%8F%9C-%E9%AB%98%E7%A7%91%E6%8A%80%E9%A4%8A%E6%AE%96%E6%88%90%E6%BC%81%E6%A5%AD%E5%87%BA%E8%B7%AF





頁: [1]
查看完整版本: 【環保海鮮.三】室內養魚兼種菜 高科技養殖成漁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