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農場近年在外國大行其道。隨着全球城市化發展急速,目前超過半數人口在城市居住,而在
部分極度都市化的地區,人口更達至八成。
如果將食物種在身邊,不但能夠減少運輸成本、碳足迹和運送過程中的耗損,更可解決本地糧食
問題。長期和香港在各方面競爭的新加坡同樣地少人多,食物自足率卻有百分之七,稍勝香港。
星洲食物自足率勝港
本來從事廣告行業的 Bjorn Low 從美國回流新加坡,卸下西裝領帶,走去「玩泥沙」,化身都市
農夫。原來新加坡在六十年代起,已大力發展城市花園,Bjorn 認為食用植物非常漂亮,並不遜
色於觀賞植物,因此有意將新加坡打造成食用城市花園。
他幾經辛苦找到一塊農地,開始種菜大計。後來,他更和餐廳合作,就在餐廳旁邊種植歐洲品種
的香草和蔬菜等;餐廳大廚每天可以直接採摘入饌,為客人提供外國口味的零碳食物。
Bjorn 回想自己從對食物來源漠不關心,至成為職業農夫,全賴一股使命感。
高樓天台搭架種菜
同樣半途出家的還有本來從事飲食業的Keith 和發展生物燃油的Allan,他們異想天開在高樓的天
台,搭建一個大架種菜。經過多次失敗和不斷嘗試,最終建造一個月產一噸蔬菜又可賣魚的魚菜
共生垂直農場系統。
Comcrop 天台農場是社會企業,Keith 和 Allan 有感於新加坡非常依賴入口糧食,希望能為糧食
穩定作出貢獻。
用電腦種菜
某程度上,水耕的都市農夫沒有「手握鋤頭,睇天做人」的傳統形象,反而手握電子產品和大數
據。年紀輕輕的農業碩士KY便投身都市農業,每天記錄水耕系統的各項數值和變化。
美國麻省理工的研究員 Caleb Harper 本來是工程系畢業生,也加入農夫行列,以電腦去種菜。
他有一顆童心,認為植物跟人一樣有情感喜惡,他每天跟植物「傾偈」,利用感應器接收植物的
「語言」,從而明白某些變化如光線、水分等,如何影響蔬果的口味。
他認為只要收集全球的氣候資料,根據喜好設定特定年份地區蔬果,便可培植出來,更可以根據
個人口味設計一個番茄,再電郵予朋友,長途運輸將成為歷史。Caleb更設立開放平台,數據共
享,希望人人也可以在家中種菜。
魚菜共生的室內農場
在這個「人人做農夫」的未來世界出現前,香港如何提升糧食生產呢?Gordon善用市區的工
廈,創立了魚菜共生的室內城市農場,在運輸上使用公共交通公具,減少碳足迹。
香港要走上永續發展的食物生產模式,長路漫漫;香港人,一向靠「食腦」,如果善用城市空
間,配合良好基建,或許會有一番新景象。
香港電台電視節目《惜食地球人》由鍾潔嵐主持,於星期一晚上8時半在港台電視31、31A播
放;港台網站tv.rthk.hk及流動應用程式RTHK Screen同步直播及提供節目重溫。
http://www.metrohk.com.hk/index.php?cmd=detail&id=318725
歡迎光臨 中華民國魚菜共生推廣協會 (http://bbs.tapa.org.tw/)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