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自動化設備或輔具,人不必到溫室內,也能進行相關的栽培管理。(記者吳俊鋒攝)
〔記者吳俊鋒/台南報導〕行政院農委會農業試驗所推動智慧農業4.0計畫,今天舉辦觀摩活
動,參訪設施內的栽培管理,不僅可進行資通訊、物聯網、區塊鏈、大數據等跨領域的結合,
還能運用感測元件,監控作物生理,是否處於舒適或需要的環境,有效提升收成品質。
這場觀摩活動在台南區農業改良場進行,以智慧生產、數位服務為主題,舉邀集產官學界參
與,一起見證國內溫室栽培自動化技術的發展成果。
農試所副所長蔡致榮表示,因應極端氣候,國內農業逐步走向設施栽培,以往多仰賴人工管
理,若善用智慧科技,不僅精進避災成效,還可降低成本、提高產能。
一行人參訪了雲端物聯網監測、短期葉菜生產自動化,以及智慧型灌溉天車平台等研發亮點,
透過示範操作,深刻瞭解未來的農業趨勢。
農改場以魚菜共生為例,示範雲端物聯網通訊模組的操作,累積資料可自動化定期進行大
數據分析、診斷,瞭解溶氧程度,並作為水位預警。
現場也展示新開發的小型灌溉天車平台,除了提供植栽區的全域移動之外,透過不同夾具,
還有播種、加水、噴藥等多功能的運用,更厲害的是,藉由葉色影像特徵參數的擷取,可
做植物環境生理的監測,大幅增加施肥精準度。
這套技術可進行葉溫需要與環境的比對,監控溫度、熱輻射、微氣候風速,並估算水牆冷
卻力與預測水分蒸散量,人不必到設施內,透過新開發的機器或輔具,就能栽培管理,
相當智慧。
小型灌溉天車可監測作物生理,相當智慧。(記者吳俊鋒攝)
透過魚菜共生系統的解說,展現智慧農業的研發成果。(記者吳俊鋒攝)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24970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