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魚菜共生推廣協會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Login

免註冊即享有會員功能

搜索
熱搜: 活動 交友 discuz
查看: 7474|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未來城市﹕工廈水耕 真係啱香港?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於 2018-5-21 15:54:0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綠芝園位於大埔的新廠房,佔地三萬呎。(圖//楊柏賢)


廠房內的模擬貨櫃箱,用作公眾展示及教育用途。(圖//楊柏賢)


使用自行研發的LED「光譜種植」代替太陽光。(資料圖片)


把系統組裝好放入貨櫃,直接出口,只要接上電源,便是一個自給自足的種植場。(圖//楊柏賢)


【明報專訊】不久之後,眼前的三萬呎石屎空間,將會變成一片綠油油的菜園。

「這邊種茄房,那邊是菜房,再過去是士多啤梨房;我們花心思將所有系統都做到最節
能,每一個rack(架)和rack之間,會有一個(種植)系統,一共有十四個。」譚嗣籇
(Gordon)於二○一三年成立「綠芝園」,是全港首個工廈室內蔬菜種植場。

二○一五年他們遭地政總署發警告信指單位違反地契條款,發展一度受挫,直至去年的施政
報告中,政府終在新農業政策下確立「工廈水耕」,兼且同時勝出了創業比賽
JUMPSTARTER 2017,獲阿里巴巴注資一百萬美元,「綠芝園」終由以往在觀塘的三千
呎場地,搬到大埔工業村的新址,準備在這個三萬呎的新場大展拳腳。

Urban Farming 世界發展大趨勢

新種植場屬於科技園公司旗下的工廠大廈,Gordon說,將來這裏會分成兩個區域,一部
分沿用以往在觀塘的種植模式,而另一個部分,將會引進新的研發系統,「但因為技術伙
伴認為不可以disclose,將來這邊未必可以開放參觀」。

神秘的新區域,原來將會是全自動化的試驗場,除了固有的種植系統,還會做食物加工:
「除了沙律,還可能做果汁,或其他經處理過的農產品,新的自動化系統會把人手再減
少。」甚至可能會安排機械人幫忙做分株等工序:「最理想是可以做到,在這邊將種子放
入去,經過系統再出來,便已經是一棵可以吃的菜。」

作物送廠房加工 減碳排放

大埔工業村是香港食物加工商的集中地,不少連鎖食肆、食品供應商也選擇在這裏設廠,
Gordon說,他們已經和工業村內其中一家食物生產商簽訂了合約,將來「綠芝園」生產
的農產品,可以直接送到他們旁邊的廠房加工,免卻再由偏遠農地或外地進口帶來的運輸
成本及碳排放:「所以香港是很適合做urban farming的,因為我們人口和能源設備集
中,能夠互相分享。」

「我期待在二十年到三十年後,香港很多建築物內也有種植場,這是大趨勢。」Godron
說,像早前日本集團SoftBank (ソフトバンクグループ株式会社),斥資兩億美元投資
了一間美國的室內種植公司︰「那間美國公司打算將來在中國大陸開設大量室內種植場,
而Softbank過往的投資眼光通常都很準確,因為他有遠見,看到未來對於室內農業的需
要。」

「人口不斷膨脹,始終要解決糧食問題。」聯合國曾經推算,要應付二○五○年的人口需
要,我們必須比現時生產多70%的食物︰「那可以如何呢?可不可以善用室內空間,比如
地牢,甚至乎大廈中間空置的防火層,用來做農業?樓下種完,提供給樓上,一般有大型
農地的地方未必適合做這種垂直種植,但如果城市本身有配套便非常適合。」

「其實一個城市,食物自給率應該要有30%以上,比如東江水,假如有一天它關掉水喉,
我們可能一個星期已經耗盡水塘的水,今天我們還可以安逸依賴進口,但將來呢?」

魚菜共生 不一定要用化肥

數年前,香港曾經捲起一股水耕熱,當時有不少論者提醒,所謂「無土水耕」,植物生長
依賴水中的「營養液」,其實等同於化肥,對環境有害。

Gordon說,由於自己本身有食物敏感,因此在未開始「綠芝園」前,已經開始探索不涉
化肥的「水耕」方法,輾轉發展出今天場內使用的「魚菜共生」系統(Aquaponics
system),所謂「魚菜共生」,即是將魚在水中的排泄物作養分,通過水管供給蔬菜,蔬
菜吸收營養後淨化了的水再回到魚池,形成一個生態循環系統:「我們的魚池已拿了專利
系統,會養也會賣,屆時可能冰鮮或新鮮也可以,所以我們才加設了食物加工場。」

貨櫃種菜 拯救棕地、災區?

除了機械人系統,新廠房還放了一個二十呎的標準貨櫃,用作展示將來新點子——「貨櫃
種菜」(container farming)。

「我們會將種植系統放入貨櫃,你看廠房外面有一整排停車空間,方便我們將來生產時,
整個貨櫃吊起,運到迪拜或新加坡等地。」綠芝園已和迪拜一家公司簽署了合作備忘錄,
對方有意在整個阿聯酋地區取得他們的代理權。Gordon說,由於迪拜氣候炎熱,土壤環
境也不適合種植,而且水資源匱乏,以往主要蔬菜依賴歐洲進口:「我去看過,種不到
菜,即使種瓜,出來的成品也是奇形怪狀,而且他們雖然有海產,但沒有淡水魚,所以貨
櫃,或者叫植物工廠,是其中一個發展的方向。」

貨櫃種植主要用作出口,但Gordon認為,今天新界不少農地已遭破壞變成棕地,無法修
復,那在一些棕地上發展貨櫃種植,也未嘗不是一條出路。除此之外,他說貨櫃種植還可
以在一些災後重建的地區發揮作用:「比如四川突然地震,便可以一個個櫃運過去,讓他
們可以立刻自給自足。甚至在運輸過程中已經可以種植,因為通常種子發芽期只需要有小
量的水滋潤,大概十日後才需要光和養分,剛好利用運輸過程的時間,而且貨櫃用電量很
少,主要使用LED,屆時還可以因應地區配合太陽能板。」Gordon說,甚至有一些內地
航空部門,初步找他們接洽,希望了解在一個模擬太空艙中種菜,需要用到的技術,「重
點是,我們做的enclosed indoor farming,適合在任何地方種植」。

傳統耕作 好處難取代

如果認為urban farming是大勢所趨,那傳統農地又何去何從?「不會不需要農地的,但
香港的問題是,以往農業生產需要將整個森林砍掉來開墾農地,一個森林也沒有。」
Gordon認為,將來應該將蔬菜搬到室內種植,騰出農地:「將來農地應該用來做什麼?
應該種一些大的、高的林木農作物,我們室內做不同的,比如龍眼樹和荔枝樹,改善空氣
環境,對城市更加好。」

塱原耕地 助鞏固環境生態

「那我會問,龍眼荔枝,香港人吃不吃到那麼多呢?」本土研究社成員劉海龍認為,不能
如此簡單二元地為室內種植和在地耕作分工,傳統形式的小農種植,有着工廠種植無法取
代的多功能面向:「比如早幾年聯合國也講『國際家庭農業年』,肯定小農作物的價
植。」相比起外國以機械取代人手,以石油成本減低人手需求,家庭式農業更能做到精耕
細作(intensive farming):「而企業式的種植,先天上為了產量而犧牲了多功能性,
起碼生態上和外面隔絕,亦不見他可以用到城市廚餘,像馬寶寶用豆渣廚餘。」以塱原濕
地為例,一些當地的耕作模式還幫忙鞏固附近的環境生態。

「在經濟層面,也容易做到一種社區經濟,提供一個較低的入場門檻讓更多人就業。」劉
海龍認為,室外種植場,需要動輒上百萬的起始成本﹕「我不是完全反對,但如果牽涉到
政策上,政府用公帑去資助不同的農業模式時,便要小心,因為同一筆錢,已經可以幫到
好多在地的小農農場。」

早年香港人一窩蜂吹捧水耕種植,本土研究社便出版了《水耕透視:香港水耕產業初探》
一書:「當年已經在問,到底私人工廈的發展空間還有多大呢?」二○一六年,私人分層工
廠大廈的空置率只有5.8%:「是否真的可以取代農地?相當成疑。」當年本土研究社的研
究發現,漁護署斥資六百五十萬元在長沙灣工廈開設面積二百五十平方米的水耕種植場,
耗電較新界常規農場的碳排放量高出十二倍,即使室內種植能解決運輸帶來的碳排成本,
整體對環境的影響仍然有待觀察。

「其實就是很多人對於城市化的想像,起初大家一起湧到城市打工,但當你連種菜也變成
室內自動化種植,城市還有什麼給他們做呢?香港市區本身有很多從事第一產業的人才被
埋沒了,尤其那班細細個耕過田又未退休的,假如這個行業能夠重燃的話,他們很容易可
以入番場,我們靠的便是這班人,而不用下下靠班『農青』去幫手嘛。」

【工廈水耕篇】

文//梁仲禮

圖//楊柏賢、資料圖片

編輯//王翠麗

fb﹕http://www.facebook.com/SundayMingpao











https://ol.mingpao.com/php/cultureleisure3.php?nodeid=1526754194324&subcate=culture&issue=20180520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小黑屋|手機版|Archiver|TAPA, Taiwan Aquaponics Promotion Association, ROC

GMT+8, 2024-12-22 19:15 , Processed in 0.024150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