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後由 WendyHsu 於 2016-11-22 13:36 編輯
大雅區陽明國小學童觀察風光發電儀表板,看著數字慢慢增加,覺得不可思議。(王
文吉攝)
「這不是植生牆喔!」陽明國小老師向學童解說「魚菜共生」系統,提供水耕蔬菜養
分的「液肥」,是來自魚兒的排泄物。(王文吉攝)
陽明國小夜間LED照明所需電能,來自風光發電機。(王文吉攝)
陽明國小設置風能發電儀表板,供孩子探索學習。(王文吉攝)
潭子區瓜農呂和協開創「循環農園」,在溫室內「放蜂」授粉,收成的小黃瓜,每株
都直挺挺。(王文吉攝)
「養魚不用換水,種菜不用施肥。」瓜農呂和協利用魚兒排泄物水源,澆灌小黃瓜,
省下不少肥料錢。(王文吉攝)
瓜農呂和協在田間開挖迷你魚塭,透過水芙蓉、布袋蓮等水生植物,淨化水質,並放
養吳郭魚、溪哥等淡水魚類,利用魚兒排泄物做為天然液肥。(王文吉攝)
台中市潭子區瓜農呂和協在小黃瓜溫室養蜂授粉,除有瓜果收成,也有蜂蜜可 採,他另開創「魚菜共生」迷你魚塭,飼養淡水魚,利用魚菜共生的水,提供自 然養分,澆灌網室小黃瓜;無獨有偶,大雅區陽明國小也推廣循環農業,校內裝 設風光發電機,供電給生態池馬達,另設魚菜共生教學區,利用馬達運轉,將魚 兒排泄物,帶入水耕菜園,成為最天然的有機肥料。
校長吳夢竹表示,學校裝設風光發電機後,一年約可省下5200元電費,課程也 融入自然與生活科技,讓學生了解風光發電提供生態池馬達、夜間LED照明所需 電能,並利用水循環,將魚的排泄物帶入水耕菜園做為養分來源。
3年級吳曼丞原以為立體水耕棚架是戶外植生牆,聽完老師解說後,才了解蔬菜 成長的「液肥」來自魚兒的排泄物,她覺得不可思議。5年級學生黃晟恩說,偶 爾會和同學去看風力發電儀表板上的數字,每次都不一樣,沒想到除了提供路燈 照明,也提供魚菜共生的電力。
循環農業在校園扎根,也有農民開創「循環農園」,呂和協在1分地網室擺蜂 箱,放養4萬餘隻蜜蜂,除提供蜜源,也靠牠們授粉。呂和協說,蜜蜂不會偷 懶,授粉完全,速度又快,果實都直挺挺,不易出現「彎腰」的小黃瓜。
不但如此,蜜蜂還生產花蜜,目前呂和協擁有1個蜂箱,每年至少可採收3次,約 1800c.c.蜂蜜,務實的他還在田間開挖迷你魚塭,放養吳郭魚、溪哥等淡水魚 類,並透過水芙蓉、布袋蓮等水生植物,達到淨化水質功效。
呂和協說,他將芽孢杆菌放入魚池水體中,可降低硝酸鹽濃度,有效改善水質, 而利用這些水源澆灌小黃瓜,達到「養魚不用換水,種菜不用施肥」的生態共生 關係,無論淡水養殖魚或蔬菜,都是有機農法產出的綠色食品。
(中時)
http://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161121003967-2604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