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STEM﹕製水母機械人清垃圾 研魚菜共生 鼓勵發夢 科學實踐
圖4之1 - 傳統教育強調應試,扼殺學生的探究精神,STEM正是鼓勵學生「 . . . . . . (圖:蘇智鑫)
圖4之2 - 樂善堂余近卿中學的英語茶座門外裝上利用導電玻璃技術的互動熒幕 . . . . . . (圖:蘇智鑫)
圖4之3 - 浸信會天虹小學一班學生,浩浩蕩蕩帶同他們自行設計的水母機械人 . . . . . . (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圖4之4 - 在樂善堂余近卿中學的英語茶座,學生利用Ripple Make . . . . . . (圖:蘇智鑫)
源於90年代美國 STEM保科技大國地位 STEM的革新教育概念最早由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NSF)於 90年代提出,原因是這個科技強國,發現國內年輕人對科學、科技、工程、數學相關科目感興 趣的人數不斷減少,這勢將削弱國家未來的經濟增長與競爭力。為了維持科技強國地位,於是 大力推動STEM,更在2014年投入了31億美元,可見其受重視程度。
STEM所強調的,不是香港學生長期接受的那種科學教育,它着重「創造」,鼓勵學生探索和 解難,讓他們創造發明去解決真實問題,培養成功感和興趣。課程發展議會在2015年展開課 程諮詢,教育局在2016年推出連串措施,支援學校推動STEM教育。
■浸信會天虹小學 與社企攜手 以夢想啟航 浸信會天虹小學是首間推行「DreamStarter啟夢者計劃」的學校,該計劃與社企DreamStarter 合辦,鼓勵孩子發夢,並運用科技解決社會問題,為生活帶來改變,並提升學生的自信心、創 意、溝通和解難能力等。
在上學年度,校內370名學生隨機分成28組,每組訂立一個「夢想」,全校師生利用下午不上 課的時段,一同透過社會贊助方式實現自訂的夢想。有學生因而成功改裝一張加上按摩設備、 雨傘、手繪花紋輪胎等設施的輪椅,亦有學生設計了一隻水母機械人,專門清潔海中垃圾。
■樂善堂余近卿中學 校內科研徑 科學與生活結合 樂善堂余近卿中學新設「科研學習徑」,內有珊瑚養殖館、英語海洋茶座、馬蹄蟹養殖中心、 魚菜共生園地和三間創客實驗室,強調把學科知識與生活結合,鼓勵學生運用各科目所學到的 知識及能力,以科研探究精神,解決不同的日常生活難題。例如在魚菜共生學習平台,學生要 在有限的資源下,思考如何增加蔬菜產量,過程中鍛煉學生的觀察能力及解難能力。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149期]
|